看了TikTok英国的运营情况,我大概了解字节巨亏的原因了
2021年字节的净亏损达到了惊人的849亿美元。
伴随着短视频的火热,抖音出海姊妹版TikTok,正在世界各地当“流量明星”。但母公司字节跳动,近日却被媒体报道,去年运营亏损高达70亿美元以上,是此前一年亏损逾三倍。
作为一家未上市的公司,虽然字节对其财务状况严加保护,不公开披露业绩。但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通过一份与员工分享的财务报告,仍可以窥探到这家公司,风光背后的罕见内幕。
字节跳动运营情况,图片来源:《华尔街日报》
报告称,2021年字节的净亏损扩大了87%以上,达到849亿美元(6041.5亿人民币)。这一情况,主要受756亿美元可转换证券的公允价值变动影响,属于会计处理方式问题,并不会影响字节的实际现金流。
但该报告也透露,2021年,字节跳动的运营亏损总额高达71.5亿美元,远超过2020年的21.4亿美元。
字节的支出与费用一直在增加。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字节在2021年的支出与费用增长了76%以上。
其中,仅销售成本就“烧”掉了274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79%。除此之外,字节还有146亿美元的研发支出和192亿美元的销售与营销费用。
2019年,字节曾实现了6.84亿美元的经营利润。但随着近些年多元化版图逐渐扩大,高速扩张产生的巨额开支拖累了整体业绩,字节跳动的亏损也呈现加大趋势。
在市场下行的大环境下,很多公司正采用裁员来缩减规模,而字节却在上演“高增长神话”。有竞争对手指出,字节的资金雄厚,是助长TikTok在全球迅速发展的关键竞争优势。
但此次亏损的消息,却揭开了TikTok高光的背面。通过观察TikTok英国的运营情况,也让我们能一窥事件的一角。
01 复制抖音失效
根据Insider Intelligence的数据,去年在英国,TikTok的营业额从5180万美元跃升至2.79亿美元。
增长的动力,来自TikTok用户群体的持续增长。正因于此,TikTok比Snapchat具有更强广告吸引力,几乎与Twitter持平,而TikTok也趁势加强了对广告商的服务。
然而,争夺用户维持高增长,意味着高开支。2021年,英国TikTok的"销售与营销"费用几乎翻了一番,达到6.66亿美元,整体损失扩大至9亿美元。
虽然英国TikTok的营业额、用户有所增加,但其销售开支远高于营业额。为了开辟英国市场,TikTok正在砸钱换生意,付出巨大。
除了争夺用户,去年10月,TikTok还在英国伦敦成立亚洲以外的第一个电商总部TikTok Shop,并大手笔在英国市场砸钱。
类比抖音,字节给了商家们入驻福利,鼓励品牌提供限时抢购和大幅折扣,由平台进行补贴等措施。
而TikTok今年7月推出的海王计划,标榜亚马逊(AMZN.O)的FBA仓模式来建仓储,把部分销售稳定的商品提前储存至英国当地仓,致力于缩短跨境物流时间,加快平台的配送效率。
目前欧洲地区通过亚马逊已经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快递服务。亚马逊曾耗费30年、投资百亿资金,才搭建起完善的物流体系的跨境电商平台,这意味着,这个行业壁垒很高。
已经砸了不少钱的TikTok,想在欧洲市场实现跟亚马逊同等的效果,仍要投入更多资金和时间。
囿于文化差异、产品定位、消费认知等各个维度,TikTokShop在英国市场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据报道,TikTok Shop在印尼的单月销售额已超1亿美元,但在英国市场,6月日均销售额仅在30万美元左右。
为了吸引商家入驻,TikTok Shop并没有设置太高的门槛。只要“粉丝1000名以上、至少年满18周岁、过去28天内曾在TikTok上发布过视频”,即可开通小店。
图片来源:TikTok Shop截图
但低门槛也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山寨产品趁机涌进了TikTok Shop,不仅影响了平台口碑,还引起了一些欧洲品牌不满。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一款模仿戴森Airwrap卷发棒的产品,此前在TikTok Shop上售价仅14英镑,而戴森Airwrap正品零售价为450英镑。
戴森对此表示,该公司不认可任何与品牌相关的“劣质仿品”,并呼吁TikTok在“杜绝销售山寨产品”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戴森事件,图片来源:《金融时报》
今年4月起,为应对假货问题,TikTok英国开启了“封店”措施,但这也让店家们抱怨不断。
一系列连锁效应,都影响了TikTok Shop的整体吸金能力。
看似“肥美”的“英国生意”,其实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就目前的英国市场而言,在居民消费观念中,他们更注重有较多现场参与感的线下消费。就连雄霸欧洲市场的电商巨头亚马逊,在欧洲市场销量也远远低于美国市场。
当前,英国大众还未像国内一样建立起成熟的电商消费观念,对TikTok的认知还局限在“娱乐社交平台”。很多英国人并不适应穿插在视频中间的直播购物。
即使需要网购,很多人也会选择专门的购物平台。如英国商超第一名Tesco(TSCO.L),不仅门店遍布大街小巷,其配送系统也非常发达且方便。
用户免费办理会员后,可在APP上预约选择配送时间,最快能享受30分钟到家的服务。此外,Tesco折扣力度也很大,已在大众心中建立起成熟的品牌认知。
Tesco介绍,图片来源:Tesco APP截图
另一方面,抖音电商能在国内抢占市场,离不开“网红”加持。主播带货曾一度掀起全民网购热潮。
相比之下,英国十分缺乏网红直播带货的土壤。在TikTok直播间,很多中国团队运营带货直播,但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让中国主播对英国消费者的吸引力,赶不上抖音网红。
如果雇佣熟悉当地文化、英文流利的英国本地网红当主播,又要让已经砸出重金的TikTok,继续增加运营成本。
英国TikTok Shop的另一大痛点,是物流配送慢。由于TikTok主要卖的是来自义乌的“神奇”小百货,而这些商品大都从中国发货,因此商品的配送速度也不算高。
目前,TikTok Shop的配送时间平均在8-16天,一般不包邮。用户可根据配送时长选择“全球经济型运送”(最低人民币16元起)和“全球标准运送”(最低人民币32元起)。
整体网购体验,与国内“三天必达、江浙沪包邮、7天免费退换”,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图片来源:TikTok Shop截图
类似这种小商品,在英国遍布大街小巷的商店却可以买到替代品。
相比家门口“可以看到实物、能进行试用、会员还有折扣”的商品,TikTok Shop缺乏优势,所以TikTok才推出“海王计划”,要砸钱完善物流、建设仓储,试图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网红经济、江浙沪包邮三天必达、物美价廉的小商品、人工成本低等优势,对应到英国,却是文化差异大、物流等待时间较长、消费习惯迥异、以及人工成本昂贵。
复制粘贴的“抖音电商神话”,在英国,TikTok似乎失去了“魔力”。
据《金融时报》报道,"TikTok Shop的模式在英国行不通,"一位TikTok前雇员说,"只有当公司愿意聆听,如何以文化上可接受的方式运作,并对英国品牌和消费者起作用时,它才能收获好的效果。"
02 文化水土不服
除了砸钱抢夺电商市场,为保持高增速,TikTok一直在人力方面下“血本”。
据统计,TikTok英国的工资和薪金支出,从2020年的1.21亿美元飙升至3.91亿美元。
2021年,TikTok一直在“疯狂”招聘,其英国业务的规模增加了一倍多,从669人增加到1,554人。TikTok英国业务覆盖地区的人数,从1302人增加到4396人。
付出高薪的TikTok,风评却远不及谷歌。根据indeed(海外招聘网站)综合打分,TikTok仅为3.3分(满分为5分),其中“紧张的工作和企业文化”,成为拉低评分的关键因素。
TikTok与谷歌对比,图片来源:indeed(海外招聘网站)
砸出血本招人才,国内大厂奉行的“996”,与英国传统工作文化却相悖离。
用TikTok伦敦前员工的话来说,“压力很大,很紧张,没有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TikTok伦敦前员工点评,图片来源:indeed(海外招聘网站)
有伦敦电商团队成员表示,他们经常一天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为了方便和中国团队的人通电话,他们必须从清早就开始工作,又因为直播带货夜间效果好,很晚才能下班。直播结束后,他们还要立即提交“反馈报告”。
据《金融时报》报道,欧洲的TikTok员工经常不得不在非社会时间内工作和加班,以满足要求。他们还认为,公司制定了不切实际的目标,他们对实际工作的担忧没有被倾听,而且还因为没有达到目标受到管理层训斥。
在上述一系列评价中,也可以窥探到字节高压而紧张的工作氛围。对应节奏慢的英国,TikTok颇有些“水土不服”的意味。
这不仅导致员工离职,这也影响了TikTok在英国的风评。外媒评价TikTok是“激进的工作文化”,《雅虎财经》则直接评价为“有毒工作文化”。
图片来源:Yahoo Finance
依靠加班堆人力,字节曾造就了抖音神话。但作为出海版的TikTok,想复制国内“996”模式,在英国却行不通。
近期,金融时报报道,TikTok的员工正在世界各地悄悄组织起来。他们在柏林、波兰、法国和韩国,都成立了类似于“工作委员会”的机构,要求改善工作条件,改善紧张的工作文化。
这种类似的劳工运动在欧洲地区有很深厚的历史背景。它保护了员工的权利,比如在波兰,员工有权提前了解公司的业务和任何结构、薪酬或合同关系的变化。
想在欧美国家建立分公司,字节被倒逼改进企业文化,推行本土化运营。
类比出海企业,比如华为,在进入英国市场后改进了加班情况。早9晚5,华为主动融入了当地的工作环境。
而比亚迪(002594.SZ/1211.HK)进入英国市场后,也没有照搬国内的成功模式,而是选择跟当地企业合作,比如切合英国市场需求推出的双层大巴,修改产品融入当地市场等。
无论是华为还是比亚迪,出海后,都选择了融入当地,而不是直接套用国内的成功模型。是因为他们很明白,想在海外取得成功,本土化战略乃是重中之重。
从来不存在“放之四海皆成功”的商业和管理模式。但无论来到哪个市场,积极适应却是战无不胜的法门。(作者/Lu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