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澄清“撤出中国”谣言始末:汉奸的锅 不背!
在谷歌宣布将“断供”华为的安卓服务之后,包括“一夜之间手机变残”等紧张情绪也在市场上急速蔓延。尽管安卓方面还出面发声,称华为现有设备将不受影响,但这依旧无法消减因断供消息所带来的担忧情绪,而这也再一次将华为乃至所有中国智能手机厂商的那块短板——操作系统搬到了台面上。 操作系统可以说是智能手机的灵魂,在如今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上,谷歌的安卓系统和苹果的iOS系统已经垄断了全世界99.9%的手机操作系统。由于苹果的iOS系统仅供自家iPhone使用,因此谷歌的安卓便成了所有中国手机厂商的不二选择。 但并非时至今日中国手机厂商才体会到在操作系统上“受制于人”的痛,它们更是早在中国智能手机发轫之初就意识到操作系统的价值,而且不只是手机厂商,包括电信运营商、BAT都曾经杀入其中。但几乎无一例外,这些挑战者们最终都铩羽而归。 运营商抢跑国内移动操作系统,阿里云OS的短暂辉煌 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中国移动。2008年,中国移动声称自研的系统OMS上线,搭载于定制机OPhone上,号称要与Android并驾齐驱,打破几大国外智能系统的垄断。但是,存在于这个所谓的国内首个自主独立系统身上的一个争议点是,其是否真的是一个独立于安卓生存的操作系统? 按照中国移动的介绍,OMS基于Linux内核、采用Android源代码进行开发,去掉google搜索、邮件等服务,集合中国移动的飞信、139邮箱等,并首批搭载于联想的移动定制机OPhone上。但经过当时的许多技术人士分析,OMS只是改头换面的安卓,仍对安卓高度依赖,并需要跟随后者的升级而升级。 严格意义上,第一款“独立国产智能手机系统”的名号应该颁发给三年后发布的联通沃Phone系统。当时的联通也拍着胸脯高呼与安卓没有任何关系,并且沃Phone系统还得到了国家级的多项支持。但是,沃Phone系统诞生的“使命”并非抢夺操作系统市场,而是置入联通自有业务,甚至因为当时联通正在依托苹果iPhone的销售追赶移动,在沃Phone推广上,也平衡了这一部分利益。 种种原因之下,沃Phone具备多种“先天劣势”:系统仅用于1000元到2000元的低端机、不兼容安卓应用、对每家手机厂商收取30元/台手机授权费。更重要的是,尽管只晚了移动的OMS系统三年,但彼时的安卓已经成为国内市场的主流——占据超过50%的市场份额。自此之后,安卓更是对市场中的其它系统呈现碾压之势,沃Phone很快也就暗淡退市。 在联通的沃Phone系统驰骋沙场的同时,还有另一股力量不容忽视——BAT,它们可以说是这个市场里资本最雄厚的玩家,其中,阿里算是最早入局手机操作系统的那一个。2011年的夏天,阿里云OS面世,尽管受到了谷歌的多次施压,但在阿里的力推下,YunOS也在2014、2015年凭借与魅族的合作,一度占据国内手机操作系统份额的7%,这堪称是YunOS的巅峰时刻。 不过,基于依旧无法打入与主流智能手机合作的圈子、加之小众手机市场的逐渐萎缩,YunOS声量也在逐渐减小。在最近数年,当阿里再次公布YunOS的更新版本时,阿里已不再强调这是一个“手机操作系统”。 总的来说,在过去20年中,国内宣布研发自主操作系统的研究机构、高校、国企、民企不计其数,其中不乏中科院、小米、华为等明星机构和企业。但最终,在内外的多重压力下,国内自主操作系统还是没能在科技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安卓因何能绞杀其他操作系统建立起庞大帝国? 显然,国内移动操作系统向安卓发起的挑战最终大多数都以失败告终,安卓系统也成了目前国内乃至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统治者。根据全球网站通讯流量监测机构Statcounter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在移动端操作系统中,谷歌安卓系统占74.85%,苹果iOS占22.94%,其余平台占比都不超过1%。那这一系统究竟因何能将其他操作系统绞杀殆尽、且建立起如此庞大的安卓帝国? 1.开源的操作系统——这是安卓系统的最大优势之一。 首先,所谓的开源操作系统,就是公开源代码的操作系统软件,可以遵循开源协议(GNU)进行使用、编译和再发布;在遵守GNU协议的前提下,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随意控制软件的运行方式。安卓就是一个开源的操作系统,而OEM厂商推出的智能移动手机则证明了安卓自面世之日起就拥有强大的号召力,尤其是在开放手机联盟(简称OHA)的带动之下。 2007年,谷歌正式建立开放手机联盟,由于“免费开放”的特性,安卓也吸引了诸多厂商的加盟。这为安卓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奠定了强大的基础。除此之外,刚刚兴起的年轻移动制造商们也更倾向于推出以安卓为基础的手机产品,因为这能为其终端用户带来规模庞大的应用程序选项,同时免去了其自主开发操作系统的前期投入。 此外,由于安卓源代码允许大家随时下载并作出修改,因此这款操作系统面向不同硬件平台的衍生版本数量正不断增加,且势头始终不减(我们甚至可以在机顶盒、冰箱甚至洗衣机当中运行安卓系统),甚至安卓还在2014年顺利“入侵”了拥有属于自己手机系统Symbian的诺基亚——X系列手机,这也再次证明了安卓的优势所在。 另一方面,由于源代码对所有人开放,开发人员和设备制造商可以根据需要轻松访问源代码并根据其硬件兼容性进行必要的更改,这使得安卓系统具有高度可定制性和研究性,甚至谷歌也可以从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和设备制造商处获取建议和反馈,并使用这些输入来改进安卓系统。 2.庞大的生态系统 有了谷歌这位技术巨头作为后盾,安卓已经逐步建立起庞大的生态系统。 集成开发环境(简称IDE)。在谋划为安卓平台开发应用程序的时候,开发人员首先要考虑的通常是IDE,或者是能够被用于进行应用开发的工具。而安卓的IDE在获取方面非常轻松:只需下载Eclipse IDE并安装相关安卓开发者工具插件即可。 全面的说明文档与技术支持。开发者们面临的下一个难题在于说明文档,由于开发出的应用程序必须安装在安卓操作系统之上,因此应用开发者们必须了解自己能够在代码中使用哪些应用程序接口(API)。举例来说,如果某位开发者希望在自己的应用程序当中使用设备上的相机,那么就需要阅读说明文档并找到适当函数并加以调用即可。操作系统代码的获取同样非常简单,而这让开发人员能够更加轻松愉悦地完成应用创建。 Google Play。开发人员希望用户能够获取到自己开发出的应用——当然,他们自然也希望自己的工作成果能够获得应有的回报。Google Play Store作为一套门户,完全可以满足开发者对于应用程序托管以及获取相关收益的需求,比如用户在这里可以直接获取到数以百万计的应用程序方案。 3.对抗碎片化 开源的特性让安卓极具吸引力,但这也会带来潜在的安全风险——毕竟如果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安卓代码作出变动,那么标准化将彻底成为空谈。于是,谷歌也拥有一套解决方案:兼容性测试套件(简称CTS),这是一款基于JUnit框架的测试套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加以使用。其中,预置标准操作系统定义,所有新型实施方案可以通过测试验证其与特定硬件平台是否能够顺利对接;用户也可以借此确保来自应用程序商店的软件能够切实运行在特定安卓设备之上。 总的来说,安卓系统一方面打开大门欢迎各大厂商,另一方面也在加强对生态系统的掌控力,这也是安卓能在全球建立起如此庞大帝国的关键所在。不仅如此,据咨询公司Gartner公布统计数据显示,2018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在前五的手机品牌依次为三星、华为、苹果、OPPO、小米。除了老对手苹果以及韩国的三星,都是中国品牌。要实现统一安卓生态的目标,团结中国的手机制造商,也是最好的出路。 华为要自主研发手机操作系统,需具备哪几种条件? 只是,如今谷歌迫于压力“断供”华为,却给逐渐走向统一的安卓生态又制造了裂痕。这样的趋势是谷歌不愿意看到的,同时也给了国产移动操作系统带来一个契机——如今风暴中央的华为若要做一款成功的操作系统,究竟需要怎么做? 第一个条件是加大研发投入。 国内软件产品起步比西方国家晚了近半个世纪。与国外相比,国内软件企业总体规模小、实力弱,在技术研发投入等方面与国外巨头公司相差较大,要想发展操作系统,人才、技术、资金一个都不能少。比如微软此前开发的Windows Vista系统总共花费了超过200亿美金,Linux也要花费大概100亿美元。在目前谷歌与苹果的操作系统已经发展到非常成熟的情况下,想要开发一款操作系统来抗衡,其对于资金的投入是可想而知的。 第二是客服技术积累与迭代的难题。 华为要凭空冒出来一个操作系统并且要发展到较高水平,本身也有技术积累与迭代的难题在,操作系统的开发周期长,需要时间来不断优化迭代,这是华为的最大难题。要知道,苹果的最底层是Unix的二次开发,安卓的底层是基于Lunix的二次开发,经过过滤演变出来的两大派系,但其本源都在于Unix,所以两者都是站在了前人的技术积累的基础上而延伸出来的两大分支。 而对于华为来说,相对于硬件,软件开发设计并非其核心竞争力,也是华为体系中较为薄弱的一环。因为即便从国内的整体现状来看,软件产业也是依附于西方的技术体系与顶层标准设计。如华为的EMUI与小米的MIUI,基于安卓系统在性能、体验做些改进,顶多是安卓的马甲,但在系统底层还是Android的内核。 也就是说,没有自己的编程语言与软件开发工具,软件产业都在西方技术体系框架内做内容填充与设计开发,软件产业其本质还是大而不强,因此最终反映到操作系统体系的空缺。 另外,华为的硬件实力强于软件,比如最新的EMUI 4.1被业内吐槽依然摆脱不了苹果iOS的影子,整体体验也逊于三星TouchWiz和HTC的Sense。因此,其软件实力又弱于国内国际互联网巨头的情况下,如果真要开发操作系统,技术上、软件上,华为依然有太多功课要做。 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没有丰富的软件生态的“操作系统”只是一个空壳。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说过,国产操作系统不成功主要原因还在于生态系统,若要完善国产操作系统应积极整合软件开发者、芯片企业、终端企业、运营商等产业链上的各主体,构建起一个覆盖配件、终端、应用服务等诸多环节的完整的生态圈。而对于华为这种体量的公司来说,开发一款操作系统,其实资金、技术上的问题相对于软硬件生态圈来说,后者的难度更大。 回顾当年谷歌推出Android开放操作系统,当时并不涉足手机硬件制造行业,与传统厂商也没有正面的市场冲突——诺基亚的塞班,当年诺基亚主打的用户群是高、中、低端的所有用户区域,而且主流用户群还是中低端用户。诺基亚企图依靠Symbian系统进而圈住所有传统手机厂商号令天下,但这却是与所有中低端传统厂商正面为敌。 相比之下,安卓相对更为中立,缺乏操作系统优势的传统厂商选择安卓系统显然顺理成章。若华为做操作系统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它只能去做一款封闭的操作系统,华为若独立自研操作系统,如何确保系统的优良体验来说服应用开发商倒向自身,形成软硬件生态圈才是关键。